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 2022年鋁加工企業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如何把握發展方向?

2022年鋁加工企業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如何把握發展方向?

浏覽數量: 236     作者: 本站編輯     發布時間: 2022-02-19      來源: 本站

2022年鋁加工企業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如何把握發展方向?

2021年,我國鋁加工行業克服了鋁價大幅波動、能耗雙控、有序用電、疫情多點散發、多地嚴重洪災、國際航運成本飙升等諸多困難,取得了鋁材産量、利潤和出口“三增長”,全行業統籌疫情防控與産業發展取得超預期成績。據國家統計局和海關數據,2021年1-11月,全國鋁材産量同比增長8.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倍;鋁材出口490.8萬噸,同比增長16.8%。預計全年主要指标全面超過疫前水平。

由“量”向“質”成爲中國鋁加工行業發展的方向,面對我國鋁加工行業政策趨嚴、盈利能力的下降、貿易摩擦不斷等問題,我國鋁加工行業應當加快轉型升級,從“量”向“質”的方向發展,同時鋁加工企業應延長産業鏈,實現技術和裝備升級,提高産業鏈附加值,并朝着綠色制造的方向發展。具備優勢的鋁加工企業可以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加快全球鋁加工産業鏈布局,一方面能夠減少貿易摩擦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能夠提升國際競争力。


堅持升級改造,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升級改造永遠在路上。堅持升級改造,實現降成提效,既符合國家政策要求,又是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正當其時。綠色化是底線要求。雙碳目标約束、節能環保要求、資源回收再利用等都是行業和企業應遵守的基本要求。智能化是發展方向。實現工廠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需久久爲功。通過選取先行先試的智能化、綠色化企業或園區,樹立标杆,推廣經驗,加速提升行業智能化水平。


“随着市場碳需求的變化,産品技術升級是鋁加工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要點。同時,要真正做到智能化。”縱觀海内外優勢鋁加工企業的發展曆程,鋁加工企業要想實現智能化,必須首先完成自動化和數字化轉型,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智能化發展必須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智能化體系。要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加強低碳技術攻關,穩步實現智能化。如此,才能乘上可持續發展的快車,使“雙碳”“雙控”成爲“風火輪”而非“緊箍咒”。


當前,鋁加工行業利潤逐步由負轉正,成爲有色金屬行業平穩運行的關鍵因素。但也要看到我國鋁加工行業持續向好的基礎尚不穩固,轉型升級的任務依然艱巨。


從國内看,建築結構、交通運輸等傳統消費領域增速放緩。2019年原鋁消費首次呈現負增長,鋁消費即将進入平台區。鋁加工産能規模偏大,供需矛盾較爲突出。從國際看,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擡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鋁材反傾銷調查頻發,疊加疫情下國外的需求下降,未來鋁材出口的壓力還會持續增加。


   與此同時,航空鋁材、汽車鋁材、動力電池用鋁箔等高端材料的技術突破和産業化應用步伐有待加快,質量的穩定性一緻性有待進一步提高,滿足和引領下遊需求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圍繞國民經濟發展重大需求及産業重點産品群,建設航空航天、汽車輕量化、軌道交通、船舶運輸、金屬包裝、高端建築等鋁合金新材料産品創新平台,加速實施産品開發、工藝驗證、使用研究等核心成果輸出、轉化及産業化落地,助力産業升級。


  圍繞技術創新人才需求及人才團隊聚集溢出效應,搭建高端人才平台,聚集一批高端鋁基新材料産業鏈核心人才,爲産業升級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圍繞産業鏈技術創新需求及區域内創新生态圈建設,利用研發試驗平台、産品創新平台和人才聚集平台,實施區域内共性技術服務,申報和承擔市、省、國家科技項目,發揮中央企業和地方政府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作用。


    加強鋁合金材料的基礎研究,建立和完善相關理論體系;跟蹤國内外鋁加工技術,實現科技成果創新轉化;完善産學研合作機制,發揮科研平台橋梁作用。重視領導團隊建設和技術人才培養,弘揚工匠精神,培育出值得托付的下一代鋁産業“巨匠”,打造譽滿全球的“中國鋁材”。